UI設計初學者怎么提升自己的審美?
幾年前剛入行的時候,參加過一次設計分享會,在會上,某位資深設計師分享了他的經歷,他曾經痛批過一位 擁有10年經驗但找工作卻到處碰壁的設計師A,他對設計師A說 “你不是有10年的工作經驗,而是一個工作經驗用了10年,你這樣怎么可能找得到工作?”,這句話讓我的印象非常深刻。
現社會出現一種狀況,只用同一種經驗去完成各種事情的情況。當他們離開自己的舒適圈后,發現難以找到新的工作。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沒有與時俱進去學習、總結更多新趨勢、新經驗。要清晰認知自我定位,順應當代潮流,習得新知識。
在職場中,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擁有多年經驗的設計師,他們的水平,甚至都不如一些初入職場的新人。為什么會出現這種情況?
因為這些人即使工作了很多年,但是仍然沒有在工作中學習新的東西,而是帶著他們剛入行時的那點經驗,用這個經驗去解決他們工作中遇到的各種問題,即使那點經驗并不能很好的解決新的需求,他們也沒有想過去學習更好的方法,去更好的解決需求。
市場對設計師的訴求變化很快
我們常常說,時代變化非常快,不進步就會很快被淘汰,這一點在互聯網行業中體現得更加明顯。
2015年的時候,擬物化的設計還在瘋狂流行,那時候大家更多的是在講「設計的美觀性」;
過了一年之后,也就是2016年,扁平化就開始大行其道,擬物化的設計就好像一夜之間失寵了。在扁平化盛行的時候,大家開始研究起了用戶體驗,也就是說,大家開始把重點從 「設計的美觀性」 轉移到了「設計的易用性」身上,這種觀念的轉變也是非??斓?。那個時候行業內流行一句話,叫「設計師要有產品思維」,大家都在討論 用戶體驗問題。
大概過了一年多,到了2018年的時候,「用戶增長」這個概念突然火了起來,大家開始把關注點從 「體驗」 轉到了 「增長」 身上,行業里都在講轉化,講數據。大家開始把討論的重點從「設計的易用性」轉移到了「設計的價值」這個事情上。所以這個時候,不僅是 「設計師要有產品思維」,同時「設計師也要有運營思維」。
通過以上的各種趨勢,設計師可能需要學習很多東西,比如關于體驗的、關于增長的、關于用戶心理的、關于業務的,等等。當然這里的學習涉及到我們要學多深的問題,因為大部分人的精力畢竟是有限的,可能很多知識我們并不需要有非常深入的了解。
面對越來越復雜的要求,設計師應該如何應對?
我的回答是打好基礎,了解本質,知道了設計的本質是什么,我們才能舉一反三,解決各種各樣的訴求。
我們需要知道,設計的本質是什么?是通過把一系列「復雜的」訴求,用設計語言,將其「簡單化」的表達出來,最終通過一種「美而友好」的形式呈現出來給用戶?!该蓝押谩沟膬r值是在于讓用戶有高效且愉悅的信息獲取體驗。人是視覺動物,都喜歡看美的東西,美能給人創造愉悅感,愉悅感是友好體驗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所以在初期,我們最需要把精力放在基礎能力的提升上。(我們暫且拋開 產品思維和運營思維 不講,因為這里涉及到 我們到底要懂多廣,懂多深的問題,之后有空會再寫一篇來探討)
這篇我們就只單講如何設計「美」,其他的我們暫不展開講。
那么要能設計美,首先得知道什么是美。一個沒有見過車輪的人,他不知道車輪是怎么樣的,那么就很難造出車輪。放在設計中也是一樣的,如果你的審美上限很低,那你只會以自己自認為的美去做設計,你做的一切都是往那個方向去靠的。你在起點就已經輸得很徹底了,你后面做的一切努力也都是白費的。
我覺得「眼高手低」不應該是一個貶義詞,我覺得它應該是一種狀態,起碼我們的眼光是高的,知道什么是好的,雖然我們現在不能實現我們想要的高標準,但是我們可以往那個方向去努力。最最最起碼,我們一定不能「眼低手也低」。
審美的東西千人千面,我們不能說定義誰認為的美,就是客觀意義上的美,這是一個比較感性的事情,帶有一定的主觀性。但是,在這個時代潮流中,我們是能夠感知到主流大眾的審美的,主流大眾的審美感知是可以被訓練出來的。
先跟隨,再獨立
我們當然可以有自己的獨特審美,但最好是我們學習過主流的審美,等后面我們知道什么是美的時候,我們才有基礎形成自己一套獨特的審美,這樣可以避免讓我們走很多彎路。
一開始我們講,不要一個工作經驗用10年。比如你剛入行的時候,五彩斑斕的設計是美的,然后你工作了5年之后,你還認為五彩斑斕是美,那這個時候你絲毫沒有與時俱進?!笇徝馈乖谝话闱闆r下,同樣是與時俱進的東西。
當然會有人說,有很多經典的美,這些經典并沒有因為時代的變化而被人們拋棄。這是沒錯的,但是本次我們想討論的是一般情況下,所以關于經典的東西,不在我們這次討論的范圍內。
那么一般情況下,我們如何學習審美
一般情況下,說到審美,大家都會建議新人去看一堆關于藝術和美學理論方面的書籍,但書里密密麻麻的文字,很難讓人有比較具象的記憶,經常讓人看完之后頭腦還是一片空白。這樣的學習體驗并不友好。
我經常這樣建議新人,要學習審美,就要多去看 站酷,多去看 Behance。從別人真實的作品中,去學習審美。而且,我也只推薦去看這兩個。并且,我強烈建議新人先不要看Dribbble。
為什么我只推薦這兩個網站,而不推薦Dribbble?因為評分機制。
首先我們得明確目的,要提升自己的審美,首先就得拋棄自己的審美,把自己變成一張白紙,你才能夠更快的接受新的內容。如果你本身帶著自己根深蒂固的審美去欣賞一些作品,你會有一些自己的判斷標準,這會影響你對其他事物的「接受度」
因為可能你自以為的美,其實在當前大環境下來說,是一個特別low的東西。也就是說,你可能對美這個事情沒有概念。所以我們要做的,是先學習大環境下主流的審美。那么什么是大環境下的主流審美?
站酷是有評分機制的,評分是由站酷網的小編進行打分評判,總共分為3個標準:
雖然說,站酷的評分僅代表站酷的一家之言,并不能代表整個行業的看法,但不可否認的是站酷是國內目前較為主流,也是設計師數量和種類最為豐富的設計社區平臺,站酷上有不少國內國外非常優秀的設計師。
小編們每天瀏覽大量的設計作品,他們可以比一般人更能甄別什么是美(當然評分標準有很多維度,作品的美觀性并不是唯一打分的指標,但也是一個重要的評分依據),所以站酷對各個作品的評分,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。小編已經用他們的閱歷,來幫你篩選出什么是好,什么是壞,在新人對審美沒有太多認知的前提下,我建議可以 以站酷的標準來作為學習和看齊的對象。
Behance也是一樣的道理。Behance也是國際主流的設計師聚集社區,他們也有自己的評分機制,我們同樣可以相信Behance的小編,并學習他們的眼光。
通過欣賞目前行業最優秀的設計作品,可以讓你更具象的對當前大環境下的美學有更具象的了解。
再回到剛剛的一個問題,我為什么建議新人不要一開始就先看Dribbble?因為Dribbble并沒有小編評分機制,也就是說,沒有小編進行中間的篩選過濾,在新人沒有審美基礎的前提下,就很容易迷失自己,很容易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走。前面我們說了什么?在學習審美之前,就要拋棄自己原先的審美。如果你一開始又按照自己的喜好去走了,那這個學習其實并沒有太多意義。
當然,當你學習了很長一段時間的審美之后,你對美學有了一定的了解,你可以看Dribbble,去學習更多其他設計師的創意和想法。因為Dribbble也是一個很不錯的設計師作品分享平臺,只不過是不適合新人一開始的基礎學習。
可能有的人會說,那這樣培養出來的每個人,審美都是一樣的,那整個行業環境下會沒有包容性。在這里我想要說明一下,我并不是說每個人的審美要一致,而是說,初期在學習審美的時候,最好先一致,與市場主流一致。等到后期我們自己已經具備主流審美能力的時候,這個時候我們已經對美有概念了,這個時候我們才是有基礎的,有基礎了之后再去形成自己的一些獨特的審美,當然是OK的。畢竟每個人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,美學也并不存在唯一評判的標準。
我自己也正是這樣一步步走過來的。前期我跟著主流市場的思考和標準來作為我平時做事的判斷依據,慢慢的看的多了,積累的多了,我也就能開始獨立思考一些事情,也形成了自己的見解,有了自己的判斷依據。
我們需要時刻懷疑自己的審美上限是否足夠,抱著謙卑的心態不斷學習新的東西,這樣才能讓自己不會被市場所淘汰。直到現在,我仍然保持經常瀏覽站酷和Behance的習慣~
以上就是本期分享的內容了,希望對各位小伙伴有所啟發~
轉載聲明:本文來源于網絡,不作任何商業用途

全部評論


暫無留言,趕緊搶占沙發
熱門資訊

視覺設計和交互設計兩者區別是什么?

【PS教程】PS鏡像操作圖文教程方法及技巧

【UI設計】UI設計師快速上手B端設計指南

開發文字錯位,UI設計師需要知道的解決辦法...

轉行學ui后悔了真的嗎?

web產品設計操作指南

【科普】什么是UI交互設計?

交互設計與體驗設計有怎樣區別?

學電商設計要用哪種電腦配置好?
